四合院高端服務領域一流企業
填寫需求,請相關專家與您聯系
“懸了多年的心,這回總算能放下了!”站在已拆除的老舊車棚原址前,姚家井小區居民李阿姨長舒一口氣。近日,陶然亭街道龍泉社區姚家井小區一處盤踞二十余年、約200平方米的老舊自行車車棚被依法安全拆除,三天連續作業后,場地清理完畢,正式進入建設提升階段,這一舉措讓居民們吃下了“定心丸”。
據了解,該車棚區域原為小區鍋爐房存煤場地。約2000年前后,為緩解當時居民非機動車停放安全及丟失問題,被改造為臨時自行車車棚,曾容納百余輛非機動車并配備專人看管。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和社區治安防控體系完善,封閉式車棚的必要性已顯著降低。更為嚴峻的是,歷經多年風雨,車棚結構嚴重老化,地下燃氣管線占壓等安全隱患問題突出。
消除安全隱患、提升小區環境品質刻不容緩。但拆除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牽涉多方利益。居民們的車輛如何安置?車棚看管人員的生計怎么辦?拆后的空間又該如何利用?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面對挑戰,街道堅持黨建引領,主動“向前一步”,聯合多部門協同攻堅。“產權關系不明確,拆除就沒有法律依據,我們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連續兩周查閱歷史檔案,“和產權單位溝通了8輪,終于厘清了來龍去脈。”同時,街道聯合市燃氣公司精準定位占壓位置,科學制定安全拆除方案;配合龍泉社區開展居民改造意見調查;協同城市管理辦公室制定車棚提升改造方案。
車棚看管人員王師傅在這工作多年,對車棚有著深厚感情,得知要拆除車棚,一開始十分抵觸。綜合行政執法隊和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與王師傅拉家常、講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安全隱患的嚴重性。“王師傅,您看這車棚的鋼架都銹成這樣了,萬一哪天倒了,后果不堪設想啊。您為咱們小區守了這么多年車棚,大家都記著您的好,現在街道也一定幫您解決后顧之憂。”經過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流,王師傅終于理解了拆除的必要性。街道積極協調天岳恒物業公司,為王師傅妥善解決了臨時周轉問題,讓他感動不已:“謝謝街道,還想著我的工作周轉,我一定全力配合工作!”
為了保障居民在施工期間的停車需求,綜合行政執法隊聯合城市管理辦公室和龍泉社區在小區內開辟了臨時停車區域,并安排專人引導車輛停放。居民趙先生感慨道:“本來還擔心車沒地方停,沒想到街道考慮得這么周到,真是太貼心了!”
如今,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車棚已被徹底清除,看著空曠整潔的場地,陶然亭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拆除老舊車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將加快推動該區域的提升改造建設,充分吸納居民意見,把這里打造成安全、美觀、實用的公共空間。”
未來,這里或許會豎起綠意盎然的口袋公園,孩童嬉笑奔跑;或許會建成智能充電車棚,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停車服務……而這僅僅是陶然亭街道精細化治理的縮影,街道將繼續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用“繡花功夫”雕琢每一處角落,讓安全與幸福的底色愈發鮮亮,讓老舊小區在時代浪潮中重煥生機,成為居民安居樂業的溫馨家園。